关于举办2011年中德职业教育交流大会的通知

2011-11-29 19:09:38

  学会[2011]15号

各地方职教学会、行业协会、学会各分支机构和内设机构,各企业和职业院校: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促进职业教育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以下简称“《谅解备忘录》”),经教育部批准,我会与德国职业教育联盟决定联合举办2011年中德职业教育交流大会。现将会议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 大会的背景与主题

  2010年10月,为促进中德双方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合作,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和德国职业教育联盟签署了《谅解备忘录》。根据《谅解备忘录》要求和双方协商,将联合开展职业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特别是开展实训教师培养培训,促进双方优质职业院校和企业间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等。

  应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和经济发展形势,职业教育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今年6月28日,温家宝总理与德国总理默克尔达成了“双方要建立职业教育合作联盟和高校示范伙伴关系”的重要共识。本次大会既是落实《谅解备忘录》的具体行动,也是践行两国总理所达成共识的具体举措。通过两国间的高层接触和举办专家论坛,促进两国政府、社会团体、行业企业、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间开展实质性合作。大会的主题是“合作、发展、共赢”。

  二、大会组织机构

  指导单位:教育部,德国联邦外交部、经济部

  支持单位: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天津市教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德国职业教育联盟

  承办单位: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对外合作与信息服务部、天津市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学会、菲尼克斯(中国)电气集团、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三、会议内容

  (一)中国教育部和德国外交部领导讲话

  (二)围绕大会主题组织丰富多彩的高水平的大会报告:

  1、教育部职成教司、国际合作与交流司领导就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作报告。

  2、德方专家就职业教育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和德国经济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欧盟在构建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创新举措,德国实训教师培养体系等作专题报告。其中,德国工业研究院院长斯帕斯教授作“未来工作变迁和新能力需求”报告,德国电气电子制造商协会会长胡珀博士作“职业教育培训模块”报告。

  3、中方专家、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就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及国际比较,校企合作及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改革等作专题报告。其中,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姜大源研究员作“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报告,北京师范大学职成教研究所所长赵志群作“职教师资能力发展与测评”报告。

  (三)专题论坛

  根据《谅解备忘录》,针对当前中德职业教育共同关注的三个问题开展专题论坛:

  1、应对新形势下的行业指导与校企合作

  2、适应工作世界变革中的课程与教学改革

  3、职业教育领域的国际合作与项目推介

  (四)点击开通“教育部中欧职业教育合作与交流网”

  (五)培训项目、资格证书和教育装备推介与合作洽谈

  四、大会时间、地点

  时间:2011年11月28日报到,29日-30日开会,会期两天。

  报到及住宿地点:天津财富豪为酒店(天津市河东区津塘路79号)

  开会地点:天津海河文华酒店(天津市津南区海河教育园区新慧路2号,大会期间安排专车接送住宿代表到会场)

  会议不安排接送站,报到及开会地点的地图和乘车路线请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www.chinazy.org)查询。

  五、参会人员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代表,地方职教学会、行业协会代表,学会各机构代表。各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特别是中德合作项目的院校领导和教师代表。各职业教育科研机构领导和研究人员代表。各有关企业的负责人,特别是在华德资企业负责人等。

  六、其他事宜

  1、会议全程提供英语翻译。

  2、会务费每人860元,会议期间住宿费自理。

  3、会议代表可申请在分论坛发言,欲发言代表请在11月15日前将论文电子版发送至chinazyorg@163.com。论文要求围绕主题、观点鲜明、富有创意、言简意赅,一般不超过3000字。论文一经录用,将编入会议资料,并择优安排在分论坛发言。

  4、报名时间:即日起至2011年11月25日截止。大会规模250人(其中德方30人,中方220人),按照报名顺序安排。

  5、联系方式: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对外合作与信息服务部联系人:

  葛林枫  010-84831817   13126656008

  张艳玲  010-62389025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秘书处联系人:吴丽霞

  电话:010-58556528 (含传真)  13651218294

  天津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联系人:齐珺

  电话:022-28775619  13132120099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2011年10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