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赛题评审会在京召开

2015-01-19 16:10:48 中国信息化周报 责任编辑:艾格
主要对赛题征集阶段所征集的一百多道赛题进行初步的评判和审定,并就本届大赛赛题整体上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修改意见和建议跟出题企业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和反馈。

  \
 
   2015年1月6日-7日,第四届“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赛题评审会在北京举行,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司长陈伟,软件服务业司综合处处长阳军,中国软件杯大学生软件设计大赛评审委员会主任,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丁刚毅,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科研单位和重点院校的专家教授出席了本次评审会。同时,评审会还邀请到中国民航信息、石化盈科、同方等国内知名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龙头企业的技术代表出席,共同评判和商定本次大赛的赛题。
 
    本次评审会为期两天,主要对赛题征集阶段所征集的一百多道赛题进行初步的评判和审定,并就本届大赛赛题整体上所存在的问题,以及修改意见和建议跟出题企业进行进一步的沟通和反馈。企业和高校一起,共同优化和完善本次大赛的赛题,从整体上保证赛题质量。
 
    同时,还针对即将全面开展的第四届大赛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并就大赛应该改进的方面进行了意见征集。
    
 
    更多知名企业参与出题,赛题整体质量进一步提高
 
    第三届大赛结束后,组委会就进行到第四届大赛紧张的赛题征集阶段,2014年10月份,大赛组委会向全国软件百强和技术骨干企业,系统集成资质一二级企业共计400多家下发了征题通知。截止到12月25日,共计收到49家企业提交的赛题一共104道,其中,A类(本科及本科以上)赛题82道,B(专科组)类赛题22道。相比于去年,第四届大赛在出题企业规模和技术实力,赛题整体数量及质量方面都有较大的飞跃。今年,有包括腾讯科技、360科技、等互联网巨头首次参与提交赛题。从赛题整体情况来说,更加贴合当今时代发展的趋势,反应主流话题,在众多互联网应用软件当中也不乏创新和亮点。
 
    在本次大赛的赛题中,中国民航信息的“室内交互引导APP”可以说是“百度地图”的“延伸版”,智能手机上的地图APP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但仅限于室外应用。然而机场等大型公共建筑内部人流复杂,寻找一条通向目的位置的路径很不直观。随着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各种基于位置服务(Location Based Service)应用层出不穷,为解决室内导航的问题提供了一条路径。本题就要求开发一款用于机场等大型公共建筑的手机APP,以友好、可视化、交互的方式,引导旅客前往目的位置。题目立意新颖,能够满足人们的应用需求,因此得到了评审老师的一致好评。
 
    而同方的赛题“气体污染扩散模拟及其可视化软件”贴合当今热点话题“环境污染与防治”,也受到评审专家的一致推荐。本题目要求运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将科学计算过程中及计算结果的数据转换为图形及图像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将计算结果中的物理现象或物理量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呈现在用户面前,使用户能够更加感性地观察到模拟的污染物扩散过程,便于对污染物产生的影响进行分析和评价。结合GIS强大的空间可视化展现方式,模拟污染物随着风向、风速、时间、浓度等因素在空气中扩散的趋势,直观化的展示污染物在空中扩散的趋势及其分布情况。
 
    企业首次参与赛题评审,校企合作巩固加深
 
    与以往举办的三届大赛评审会不同,本次评审会首次邀请企业技术代表参与讨论。而本次大赛高校老师初评之后,直接邀请出题企业技术代表共同出席,就赛题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要求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高校和企业共聚一堂,并指出每道赛题需要修改,补充和完善的地方
 
    大赛评审委员会主任,北京理工大学软件学院院长丁刚毅说:这样的聚会是非常有意义的。企业出题的时候是站在企业的角度,对学生参赛来说,赛题必须要细化和科学。有一些赛题没有规定具体的开发环境,测试数据等,对学生来说过于笼统,难度也比较大,同时没有统一的评判标准,也造成后续大赛评审工作的难度加大,无法保障大赛评审的真正公平和科学。因此,企业和高校对接,就是高校老师以教育者的身份,站在评审专家的角度,给企业提出赛题修改完善的意见。企业跟据老师们的意见,会进一步完善赛题,并且根据赛题的具体要求和环境,进一步提供赛题的“配套服务”,比如测试数据,开发环境,以及需要的硬件装备等。企业和高校老师共同努力,力争为学生提供最为优质的赛题,使得大赛能够真正起到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避免赛题过难,过偏,不好操作,不实际,评判标准模糊等问题。
 
    由于赛题都是企业出的,后续会有企业技术人员跟踪整个赛程,在大赛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答疑解惑,并参与赛题的评审。因此企业和高校共聚一堂,针对赛题进行更多的交流。对进一步完善赛题,更好的开展赛事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赛题进一步细分,赛事机制更加成熟和完善
 
    鉴于前几届大赛老师和学生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在赛题上。由于大赛正题对象较为宽泛,涉及到软件企业和系统集成一二级资质企业,所以提交上来的赛题门类比较多,类型也更为丰富。这样就导致各个赛题缺乏统一的评判标准,增加了评审上的难度,也无法最大限度的保证整个评审环节的公平公正,科学合理。因此评审专家建议将所有的赛题按照题目的要求和侧重点的不同,分为创意类和专攻技术难点的算法类,以及应用开发类。创意类侧重于考察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主要抓住作品中的创意点和亮点。算法类考察学生攻破算法技术难点的能力,而应用开发类则要求学生能够开发出全新的,完整的,可用的软件产品。这样分类将更加科学和细化,避免了前两届大赛评审上没有固定评审标准而给评审造成的难度和不便等问题,也从很大程度上保障了大赛的科学合理和公平公正,也表明了大赛在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当中进一步走向成熟和完善。
 
    第四届大赛全面启动,更多亮点和创新点
 
    随着赛题的初步审定,第四届大赛各项服务工作已经全面展开。本届大赛将在前几届大赛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大赛的举办方式和服务模式。
 
    大赛参赛师生的整体反馈意见和建议,今年大赛最大的亮点将本科和高职分开比赛。赛题征集阶段就已经明确区分了本科组和高职组。本科组和高职组考察的侧重点不同。本科组将更加侧重于技术类,而高职组则侧重于创意创新和动手实践能力。这样的分类对进一步保证大赛科学合理,公平公正有重要的作用。
 
    同时,促进就业也是本届大赛需要重点投入的工作之一。在本次大赛中,将进一步发挥大赛在大学生就业当中提供的绿色通道作用。促进就业是大赛的宗旨之一,从而大环境上来说,就业难依然是最近几年的热点话题。因此,组委会会加大力度和软件企业的沟通,力争为学生搭建就业桥梁,帮助参赛学生更好就业,同时也为众多软件企业招揽人才。
 
    再次,组委会也会在扩大大赛的组织规模,补充和完善评审专家队伍,评判进一步公正更严格,加大校园巡展力度,加强新媒体对赛事的推动作用以及新的移动端设备为大赛助力等方面投入工作力度。
 
    赛题征集和评审是赛事前期准备阶段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近日将完美告一段落,最晚1月底大赛的最终赛题将全面亮相。目前组委会也在跟重点高校进行前期的沟通和交流。鉴于高校寒假马上来临,已经有不少教师和学生在咨询题目情况,以便在放假之前,相关院校组织好学生的参赛报名工作。
 
    大赛伴随着高校师生已经连续走过了四个年头,在两部委的领导下,在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一步步走上完善和成熟。至今已经成为软件专业学生沙场练兵的最好的平台,在中国高校吸引了数以万计的“粉丝”,成为深受学生和老师追捧的国内顶级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