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面向人人的教育

2010-06-18 19:06:20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承担着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的任务,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社会性和人民性,是面向人人的教育。职业教育在推进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职业教育是当前调整我国人力结构和教育结构时必须着重加强的关键环节
    我国有13亿人口,人均自然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在优势是人力资源。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一大批科学家、工程师和经营管理人才,而且需要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和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十分紧缺,现有技术工人仅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其中技师和高级技师约占4%.有关统计显示,目前全国数控机床操作人员缺60万人,软件蓝领缺40万人,汽车维修人员每年需求30万人,护理人员每年需求15万人;我国农村现有4.8亿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未来5年到15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三个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将发生明显变化,要实现数亿人次的顺序转岗,特别是数以亿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非农产业的转移,迫切需要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
    我国已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一般的文化知识,而且更加看重就业和发展,即在完成了九年义务教育后,还渴望有一技之长。这就要求我们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多样化职业教育的需求,为他们就业、创业和成才创造条件,实现人人安居乐业,使全体人民都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我国从业人员岗位职业技能提高的需求日益增长。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为劳动者提高技能、发展职业能力等方面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也是进一步完善终身教育体系、积极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迫切要求。
    二、我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成绩斐然
    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进入新世纪后,国务院先后两次召开会议,两次作出决定,要求把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温家宝总理在今年年初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使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全社会的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事业欣欣向荣,蓬勃发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取得初步进展。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快速发展,与普通高中教育比例日趋合理。2005、2006年,中等职业学校连续两年基本完成扩招100万人的任务。2006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达到近750万人,在校学生规模达到1809万人,均创历史最高水平。高等职业教育在规模上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2006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职高专院校1147所,普通高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分别达到293万人和795万人,均超过普通本科院校数、招生数和在校生数。
    二是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改革发展思路,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得到大力推广。职业学校主动服务经济、社会的意识和能力显著增强,发展活力和竞争力进一步提高,毕业生越来越受到欢迎,招生报考率、录取报到率和毕业生就业率逐年提高,正在形成招生、就业两旺的良好局面。
    三是职业教育的基础能力得到很大提升。2005年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100亿元专门用于支持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据此,2006年中央财政共安排近3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了317个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71个县级职教中心、218所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项目建设,启动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
    四是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务院以及财政部、教育部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建立和完善了职业教育贫困家庭学生资助政策体系。2006年中央财政已安排专项资金8亿元,资助了80万中等职业学校家庭贫困学生。今年新学年开始,中央财政将增加到95亿元,明年还将增加到200亿元,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职业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健全国家奖学金、助学金制度,使所有全日制在校农村和城市家庭经济困难的中职学生、20%的困难家庭高职学生都能够接受职业教育。这是继国家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之后,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正的又一项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决策。
    职业教育发展的成绩是巨大的。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工作中比较薄弱的一环,改革与发展的任务还相当艰巨,还有诸多问题亟待研究解决。一是一些地方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社会上还存在着鄙视职业教育的观念;二是投入不足,职业院校办学条件普遍较差,实训实验设备匮乏落后,师资数量不足、水平偏低,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缺乏;三是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现行教育教学内容还不能很好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四是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很好的调动和发挥;五是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仍需进一步完善。面对新形势,我们必须从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国家建设的全局出发,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三、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这一发展进程中,职业教育肩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深化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动力,以基础能力建设为着力点,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力度,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专门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十一五”期间,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是:到2010年,基本建立起遍布城乡、灵活开放的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网络,基本形成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终身学习需要、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有中国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等职业教育规模明显扩大,在学人数达到2100万左右。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有所增加,教育质量显著提升,毕业生就业率明显提高。各类职业技术培训得到较大发展,培训人次和质量均明显上升,年培训城乡劳动者达到上亿人次,其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达到5000万人次。“十一五”期间,职业院校要为社会输送2500多万名中职毕业生,1100多万名高职毕业生,使我国劳动者的素质得到普遍提升,基本满足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对生产、服务一线技能型、技术应用性人才的需求,基本满足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市职工再就业的培训需要,基本满足人民群众接受多样化、高水平职业教育的需求。
    因此,“十一五”期间我们必须切实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进一步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努力扩大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广泛吸纳社会参与职业教育建设,吸引更多的学生就读职业教育学校,努力推动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继续推进“四大工程”的实施,加快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紧紧围绕“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继续大力推进“职业院校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的实施,进一步拓展工程覆盖的专业领域,提高工程培养人才的质量,推动职业教育更好地为解决我国技能型人才紧缺问题、促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服务。继续推进“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和“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的实施。推动各地继续实施好“教育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和“教育部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计划”,加强“三教统筹”,促进“农科教结合”,充分发挥县级职教中心、农村成人学校和农村中小学的作用,健全农村职成教网络,为新农村建设服务。2007年,全国教育系统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民工培训将力争超过3500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超过6000万人次。继续推进行业企业职工教育培训和再就业培训工作,年培训规模计划达到5000万人次。
    二是继续推进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逐步改善职业院校办学条件,同时下大力气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切实提高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到2010年,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建成2000个集教学、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中高职实训基地,促进全国20万个职业教育专业点结构布局的合理优化,基本构建起以国家区域经济和主要产业结构为重点,以地方特色经济和产业布局为纽带的资源共享、示范与辐射作用并举的全国实训基地网络。
    实施县级职教中心建设项目。到2010年,中央重点支持建成1000所面向农村特别是中西部农村地区、办学条件较好、特色鲜明、集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为一体的多功能县级职教中心,使之成为农村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实施劳动力转移培训、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与推广、促进扶贫开发的重要基地。规划中等职业教育培养能力约为200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能力达到每年400多万人次。
    实施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建设项目。到2010年,计划在全国逐步建成1000所左右生源较好、专业对路、学生就业率高、有规模效益、起到骨干作用的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以期扩大优质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引领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办出特色、提高水平。
    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重点支持100所左右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学校定位准确、人才培养质量高、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好、辐射能力强的高等职业院校,通过3-5年的建设,使其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优质高职教学资源、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从而带动高等职业教育整体加快改革与发展,逐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质量优良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到2010年,中央财政重点支持培训3万名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带动中职教育教师全员培训的开展;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完善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制度创新,从而推动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动职业学校半工半读试点工作和制度建设;加强重点与特色专业、精品课程和教材建设;推进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学分制,加快建立弹性学习制度。
    三是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进一步推动各地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组建区域性或专业性职教集团,开展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继续推动和鼓励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与培训,加强行业企业与职业学校的合作办学。推动各地开展职业学校办学体制和以人事分配制度为重点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为进一步扩大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基本实现与普通高中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需要改革高中阶段教育招生管理体制和招生办法,继续推进东部对西部、城市对农村中等职业学校联合招生、合作办学工作,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招收和培养未升学普通高中毕业生的工作,积极鼓励中等职业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
    我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先驱黄炎培先生给职业教育下了这样的定义:“凡用教育方法,使人人获得生活的供给及乐趣,一面尽其对群众之义务,此教育名曰职业教育”.基于此,他倡导、推行的职业教育根本目标是“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对职业指导的要求是“帮助个人选择、预备、决定及增进他的职业”,使他们能够做到“敬业乐群”和“裕国利民”.因此,他将“为平民谋幸福”列为“办职业教育须下三大决心”之首,“如果办职业教育而不知着眼在大多数平民身上,他的教育,无有是处,即办职业教育,也无有是处”,即职业教育“本身是平民化,是为解决平民生计而产生出来的”.由此可见,职业教育是平民的教育,是面向人人、服务社会的教育,它肩负的使命神圣而伟大。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办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一方面需要教育战线的不懈努力,另一方面更需要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支持,只有这样,我国的职业教育事业才能开创出新的发展局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