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大赛”——职业教育的“活名片”
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界的一项大事,2013年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再一次向社会提供了一个展示职业教育水平与成就的舞台,选手们用过硬的专业技能,向社会递交了一张充满活力的职教“名片”。

       从24个赛项到100个赛项;从千名选手参赛到万人同台竞技;从本土的赛事到国际化参与;从不被社会认可,到社会高度关注……作为中国职业教育界的一项大事,2013年的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再一次向社会提供了一个展示职业教育水平与成就的舞台,选手们用过硬的专业技能,向社会递交了一张充满活力的职教“名片”。

       ●“高精尖”元素亮相为航天事业培养“尖兵”

       在宽敞的展厅内,10台超音速战斗机—“歼6”的发动机依次列队,几十名身着深蓝色制服的小伙子3人一组紧张忙碌地围绕在这些长约两米、直径1米,浑身布满细管的机器旁,一会拿钳子、一会拧螺丝,俨然医生在为病人进行一场手术……但这里不是军工厂,而是在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进行的高职组飞机发动机拆装检测与维护比赛的现场。

       “这是今年新增的一个赛项,主要考察学生们拆卸与安装发动机的技能。”据中德职业技术学院航空航天与汽车学院院长李文教授介绍,飞机发动机的维修过程,恰如医生为病人做手术,其操作的规范性与准确度非常重要。“尤其是战斗机的发动机,更加提升了比赛操作的难度。”据李文介绍,此次学生们“手术”实施的对象都是经历过实际考验的“歼6”身上的原装发动机。“这样大投入、高科技含量的赛项在技能大赛中并不多见,选手们如此真刀实枪地操练,更能检验出其真实的拆装技能水平。”在李文看来,大赛得到各部门及行业组织的高度重视,也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成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推手。“为了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我们学校的设备也由之前的1台增加至目前的11台。”

       “刚才,有一个选手没有穿劳保鞋就进了赛场,对此,我们要扣分的。”李文说,航空作业人命关天,技工人员在工作中不能出现一点的闪失。“大赛高标准严要求,就是为了促使学生们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目前,中国航空航天工业正在高速追赶发达国家的脚步,急需一大批航天“尖兵”从学校走出。“这批人若培养不出来,我们就会被外国人卡脖子。”在李文看来,这项新赛项的加入恰逢其时。

       ●借鉴交流在对比中找不足

       “中国制造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呼唤一批高素质的人才。从这几天的比赛现场情况来看,在大赛试题的难度逐年提高的前提下,选手们的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在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赛项的比赛现场,作为该赛项裁判长的华南理工大学陈立定教授向记者介绍了该项目近年来的开展情况。

       “这是大赛的传统项目,从2008年开赛之初便有设置。经过几年的探索,此赛项逐渐成熟,已经走出了一条健康的发展之路。”据陈立定介绍,最初,中国选手去国外参赛取经,有了经验之后,开始在国内办赛并自主研发标准,随着技能大赛影响力的扩大,邀请多国选手来津参赛。“东盟国家还全盘借鉴了我们的模式。”陈立定颇为自豪。

       随着赛项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也为人才“升级”树立了培养的坐标。“虽然去年开始就邀请国际选手参赛,但今年的国际参与面更广。”陈立定已经担任三届该项目裁判长,据他介绍,去年国外选手主要来自东盟和非洲,今年有了德国等发达国家选手的参与,“这充分证明了我们的水平在不断提升。”在陈立定看来,邀请国际选手来津参赛的意义并不是为了竞技,而是通过这个窗口,彼此学习、相互借鉴。“以赛促学、增进友谊的意义更重大。”

       裁判长的角色,让陈立定感觉国外发达国家的选手在技能本身之外的表现更为突出。“比如,德国的选手做事更有条理,规则意识很强;新加坡选手做事认真,按部就班。虽然我国选手的基本技能也不差,做事速度也不慢,但他们总喜欢找捷径。”陈立定以自动化生产安装过程中的“布线”为例说,“德国选手会严格按照要求去做,哪怕绕远。但中国选手总喜欢‘抄近路’。”陈立定希望借大赛国际化的契机,让我国选手能吸收借鉴国外选手的这些优点,并能逐渐渗透在日常的学习操作中。

       ●现场招聘学习“接地气”,就业有“人气”

       699万高校毕业生同时“涌入”社会,让今年的夏季显得格外“热”。与此同时,就业招聘岗位的不增反减,让就业形势格外“冷”。

       在大赛现场,记者明显感受到,在这股“冷热交替”带来的“史上最难就业季”的漩涡中,职校生却“强势逆袭”,就业不愁。

       在职业技能大赛闭幕的当天,一场针对大赛获奖选手的招聘会在位于天津市海河教育园区的职业技能公共实训中心热火朝天地进行着。从招聘广告上可以看出,这些岗位提出的月薪都在3000元以上,个别央企的薪酬高达6000元,除保险福利外,转正之后正式编制。

       “您好,我叫夏润坤,在本次大赛中获得了‘机电一体化设备组装与调试’赛项的二等奖,我想应聘贵公司‘自动化生产安装调试’一职……”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的招聘展位上,来自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这个阳光小伙子手捧鲜红的获奖证书,有礼貌地向应聘官介绍自己。

       “大赛中真刀实枪比拼出来的成绩,来不得半点虚假,其水平令人信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人事主管刘益军已经尝到了通过大赛找人才的甜头。据他介绍,从2008年开始,他们就紧跟大赛现场招聘,“今年已经是第6个年头了。”

       “在我们这里,技师和院士一样,都在项目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据刘益军介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是我国唯一的一家核武器研制生产单位。是以发展国防尖端科学技术为主,集理论、实验、设计、生产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院。可以说,这里云集了来自清华、北大等知名高校及包括两院院士在内的高端科研人才。“在很多尖端的研究项目中,工程实现的环节异常专业,不是搞研究的硕士、博士所能做出来的,而这些技能人员能将科学家的想法变成现实。”

       “作为高尖端科研部门,我们对人才的心理素质要求很高。”刘益军介绍说,在入职测试中,他们发现这些高职生的心理素质比本科生、研究生还要好。而且他们工作很扎实、稳定,上手非常快,差不多入职3至4年就能成为技师。

       随着影响力的逐年扩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已经成为业内检验人才的“试金石”。据统计,近5年全国大赛获奖选手已经成为用人单位竞相争夺的目标,去年全国大赛闭幕当天的招聘会上,仅现场签约便有234人。

返回顶部↑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商业沟通:www.nvsc.com.cn
办公时间:09:0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