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特色高职校园文化 培养优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图)
学院党委按照“文化兴院”的发展战略,抢抓“蓝黄”两区开发建设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特色优势,突出文化人才培养、文化服务对接、文化产业培育的个性特征,实现了校园文化在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推进内涵建设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作用,为学院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共滨州职业学院委员会
  (2012年11月1日)


太阳广场全景
 
  滨州职业学院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景区叠加地带,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首批立项建设单位之一,是黄河三角洲地区重要的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基地,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优良的文化传统。近年来,学院党委按照“文化兴院”的发展战略,抢抓“蓝黄”两区开发建设的历史机遇,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特色优势,突出文化人才培养、文化服务对接、文化产业培育的个性特征,实现了校园文化在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推进内涵建设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作用,为学院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也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1年“务实滨职”年度人物评选颁奖晚会
 
  一、以构建特有性校园文化体系为先导,精心培育学院的文化品格
  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引入CIS理念,对学院整体形象进行策划,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相对完整的文化理念,并对今后的大学文化建设将起到重要的铺垫、支撑、导向作用。
  2004年,学院全面启动校园文化建设CIS形象策划工程,提炼形成了校训“责任”、校风“崇德尚能”、教风“知行垂范”、学风“博知敏行”等一系列理念识别系统,确定了校徽、校标、标准色等视觉识别系统,设置了校训石等校园文化标志物以及孙武文化园、范公文化园、吉祥物文化园、企业文化园、校园文化园、名人文化园六大文化园区,对桥、亭、湖、广场等进行了系统命名,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景观。
  2008年,进一步提炼形成了“与市场共舞,助群雁起飞”的基本办学理念、“服务区域经济,贴近产业发展,培养雁型人才,主推社会进步”的办学定位,“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课程体系、实训基地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办学思路,“知行并重,学做合一”的教学理念和“着眼发展,优化服务,明晰责权,注重绩效”的管理理念,这些成果的取得,标志着较为完善的校园文化理念系统基本形成。
 


范公文化园
 
  二、以开展校园文化挖掘工程为抓手,打造魅力校园、和谐校园
  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学院结合实际,深入调研,制定了《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实施意见》,对学习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作出全面部署,部署实施校园文化挖掘工程,并将其作为2012年学院十大工程之首加以科学安排和部署落实,统领学院各项工作开展。
  校园文化挖掘工程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任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实施校园文化育人行动、环境文化提升行动、文化人才培育行动、文化产业发展行动、文化服务“两区”建设行动等八大行动为抓手,力争利用3-5年的时间,基本形成与时俱进、特色鲜明的精神文化、环境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体系,文化育人和传承引领作用显著增强,文化服务社会和产业发展成效显著,使学院成为文化优势明显、职业氛围浓厚、内部管理规范、校园环境优雅的高等职业院校。


行知广场和黄河三角洲高技能人才实训广场
 
  三、以“六爱”教育为抓手,实施校园文化育人行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铸魂育人功能
  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过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2009年以来,学院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积极探索以“爱国爱旗爱父母、爱校爱师爱家乡”“六爱”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模式,并通过广泛开展的系列主题教育活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堂、融入生活、入脑润心,取得了积极而明显的成效。一是把“六爱”教育融入到班级文化建设中,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言行、举止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形成团结向上、和谐进取的班级精神;二是把“六爱”融入到日常教育管理的全过程,着力培养学生与人共处和自主管理的能力,使学生树立积极进取、乐观豁达的生活观,珍惜生活、热爱生活集体观;三是把“六爱”融入到教育教学改革的全过程,充分挖掘各门课程“六爱”教育的显性和隐性内容,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渗透;四是把“六爱”融入到各种活动中,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开阔视野、拓展知识、磨练意志、增长才干,学真知、做真人、长真才。


航海水上训练基地
 
  四、以科学规划为引领,实施环境文化提升行动,打造和谐优美的文化校园
  坚持“规划引领发展”的理念,着眼于建设和谐优美的文化校园,高起点、高标准对建设规划、绿化规划和水系规划进行修订、完善、提高,打造校园文化一小时游览圈,形成了“一轴二山三区四湖五园”的校园文化布局,“生态优美、人文和谐”的校园文化主题进一步凸显。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的风雨操场被确定为“滨州市体育训练中心”;仅用一年时间建成2.6万平米的实训广场,被省教育厅确定为首家“山东省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建筑面积近7万平米的黄河三角洲高技能人才培训中心,8月中旬完成主体;投资400万元改造建设的教职工生活服务中心可容纳600名教职工同时就餐。学院被评为全省高校绿化模范单位,顺利通过全国绿化示范单位初评。
 


航海水上训练基地

 
  五、以加强文化类专业建设为切入点,实施文化人才培育行动,为社会输送大批高素质高技能优秀专业人才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学院通过加强文化类专业建设,创新文化类人才培养模式,与有关企事业单位共建培养基地等措施,积极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人才支持。
  学院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对接区域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逐步改造拓展动漫设计与制作、装潢艺术设计、室内设计技术、旅游管理等已有文化类专业,论证新上体育服务与管理、家政服务和护理专业(老年护理方向)等文化服务类新专业,研究开发草柳编、吕剧、剪纸、泥塑、民俗布艺等具有地方特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艺术设计新专业,不断优化文化类专业布局,增强各文化类专业间的内在联系和相互支撑,打造文化类专业优势和特色,初步构建与区域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专业群体系。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以突出区域特色、学院优势为切入点,牢牢植根于区域特色文化资源,充分利用学院的办学资源和专业背景,开设剪纸、泥塑、吕剧、草柳编等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滨州民俗文化》课程,培养既谙熟当地文化,了解区域市场,又具备开放视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文化专业人才和文化经营管理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为特色,构建文化类专业产学研工作室运作模式,依托落户学院的首家“山东省职业教育公共实训基地”--黄河三角洲高技能人才实训广场建立民俗文化设计工作室,实行项目化导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调研、策划、宣传推广、品牌塑造等方面的原创能力,既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训场所和勤工俭学机会,又实现了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有机结合。


学生文化活动
 
  六、以提升服务公共文化建设的意识和能力为要求,自觉担当起智囊团、人才库和助推器的作用
  大学既是教育机构,也是文化机构。地方高校不仅是某一特定区域精神文化的标志品牌,还应是区域文化建设的重要驱动力。因此,作为地域性较强的高职院校来说,服务地方文化建设,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在地方的大发展大繁荣,应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学院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支持,筹划成立黄河三角洲文化研究协会,着重对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发展等文化现象以及区域历史文化、传统文化进行本土化研究,并形成一批高质量研究报告,为政府相关部门以及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产业管理提供政策建议和决策参考。积极吸引社会人才和资金建设黄河三角洲民间艺术博物馆,集中展示区域优秀文化,打造区域文化品牌,使其成为教学、科研和学术交流的重要窗口。依托教职工和大学生艺术团以及专业师资力量,积极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四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充分发挥优秀文化人才和文化志愿者队伍在推进社会文化建设与各类文化惠民工程中的积极作用。通过制定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日常维护管理,不断加大图书馆、展览馆、风雨操场、塑胶体育场等院内重要文化服务场所向社会开放的力度,为社会公共文化事业建设发展发挥出了积极作用。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措施,多渠道引进高端文化人才和区域特色文化人才,并鼓励其以合作、兼职、顾问等方式参与区域文化产业开发建设。
  七、以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产业体系为目标,用实际行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发展高校特色文化产业,应是促进文化产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应有之义。高校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决定了高校具有发展文化产业的丰富文化资源、人力资源和平台基础。学院党委认为,高校发展文化产业应该突出市场意识,将专业优势、人才优势和平台优势转化为扩大社会文化市场份额和引领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
  学院积极探索实施文化类专业产业化运作模式,鼓励有关教学单位依托相关文化类专业,开发外文翻译、法律咨询、心理咨询、旅游服务、新闻出版、动漫广告、文化创意、影视制作、装潢艺术、品牌推介等一批文化创业创意项目或实体项目。积极创新校企文化合作模式,鼓励有关教学单位与文化企事业单位共建高素质文化艺术人才培养基地和文化产业基地,面向文化单位、团体、个人开展文化专业人才继续教育培训,如信息工程学院与北京鼎盛佳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等五家单位合作,成立影视传媒基地,打造政府、企业和学校三方合作的滨州文化传播、人才培养摇篮。适应“文化强省”战略发展要求,对接滨州市重点发展的八大文化产业,筹划成立黄河三角洲文化产业研发中心,大力开展文化产业研究成果的推广性开发,为区域文化产业品牌战略实施和特色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提供咨询服务。以多元化投资方式,筹划建设国际学术交流中心,承接学术交流、文化交流、节庆会展、文艺演出和社会性文化培训等,将其打造为区域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新上校园4D影院,对内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外开展经营性社会文化服务活动。在初步形成“一轴两山三区四湖五园”校园文化布局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和充实校园文化一小时游览圈的内容,下一步,我们将尝试在确保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将校园文化游览活动纳入城市旅游的规划内容和路线,打造区域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同步提升校园游览价值和城市旅游品位。积极争取有关上级部门的支持,在重点领域实施一批重大文化科技项目,加大高档次文化科研项目成果的奖励力度,以科学技术成果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在文化科技创新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
返回顶部↑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商业沟通:www.nvsc.com.cn
办公时间:09:0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