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金牌选手风采(图)
来自全国3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4000多名参赛选手会聚天津,摆擂比武。本届技能大赛共设置了16个专业类别55个比赛项目,是历年来比赛项目最多的一届。





    编者按:6月24日至27日,备受瞩目的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津举行。来自全国3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4000多名参赛选手会聚天津,摆擂比武。本届技能大赛共设置了16个专业类别55个比赛项目,是历年来比赛项目最多的一届。本届大赛,天津代表队参加了其中16个专业类别54项比赛,经过激烈角逐,获得了中职组团体三等奖,并在高职组10个项目中勇夺5个项目的一等奖,天津选手赛出了佳绩,展示了风采。

    流畅展实力 团结拼佳绩

    ——记中职组“现代物流中心作业”团体项目一等奖获得者

    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物流技能比赛在天津市物资贸易学校赛场落下帷幕,天津代表队获得“现代物流中心作业”团体项目一等奖第一名。当三位小伙子高举奖杯出现在所有参赛队面前时,立刻成为大家瞩目的焦点。这三名获奖选手是邵建文、朱立伟和李伟,均来自天津市物资贸易学校。邵建文曾经参加过去年的比赛,当时他和队友们也获得了一等奖,但是名次为全国第四名。好强不服输的邵建文在赛后流下了遗憾的泪水,那时候他就暗下决心:“明年比赛,还要再来。”

    从去年的第四名到今年的第一名,一路走来,其中的艰辛和付出只有选手们和指导老师心里最清楚。早在今年初,三名队员就开始了集中强化训练。据该项目天津代表队领队何春英介绍,在集中训练期间,队员们每天吃住在一起,从理论知识、操作技能、身体素质、心理素质进行全方位的综合训练,连饮食都是根据身体需要特定安排的。每天近10个小时的强化训练,队员们经常在强化某一个环节或动作中耗费几个小时,训练内容非常枯燥乏味,但他们丝毫没有厌倦,即使天气高温炎热,他们也全然不顾。

    付出换来回报,刻苦拼出佳绩。凭着这样一股顽强的韧劲,选手们的成绩得到了大幅提升。在大赛中,三名选手分工明晰合理,动作流畅娴熟,协同配合默契,操作规范,仅用13分10秒就完成整套物流作业流程,比第二名参赛队少用了3分多钟,赢得了临场裁判的高度肯定,并被赛项总裁判长评价为“赛场上最为流畅如风的代表队”。

    赛后接受记者采访时,三位小伙子兴奋之余显得十分腼腆。他们表示,获得全国大赛第一名荣誉属于他们,更属于培养指导他们的老师。第一名是新的起点,他们会更加努力,争取突破自己,将来在实际工作岗位上做得更好。这份朴实的向往,让人感受到了新一代物流职业人的过硬素质。赛后已有多家企业对天津队获奖选手抛出了“橄榄枝”,希望他们在毕业后加盟企业。

    技能大赛照亮人生路

    ——记中职组“企业网搭建与应用”团体项目一等奖获得者

    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企业网搭建与应用”项目的比赛现场,来自天津市电子计算机职专的参赛选手王双喜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名“90后”的大男孩在比赛中因为工具出现问题而弄伤了手指,但他却来不及包扎,带着伤一直坚持完成比赛,并最终获得了该项目的一等奖。

    2009年,王双喜考入天津市电子计算机职专,成为网络专业的一名学生。刚刚入校时的王双喜比较腼腆,不愿说话,“那时非常不自信,总觉得中职生矮人一等。” 王双喜说。但是随着在计算机方面的“天赋”逐渐显现以及技术能力的不断增强,他慢慢地喜欢上了这项专业技能,并开始在学校和市里的技能大赛中崭露头角。今年4月,作为网络专业优秀学生的代表,王双喜与来自其他职业学校的7名中职学生一起参加了市级选拔赛。经过三轮的比拼,最终与南开职专的张旭天一起成功“突围”,两名学生组成团队代表天津市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企业网搭建与应用”赛项比赛。

    想起最后两个月封闭集训的日子,王双喜形容是“痛并快乐着”。“虽然他们两人是从全市选拔出来的,但是要参加全国大赛还是要从基础训练做起。包线、布线……一般每人每天都要做上100多个水晶头。”指导教师、电子计算机职专专业课教师滕广介绍说。每天早晨8点走进训练室,晚上10点出来,一天14个小时的高强度训练很快把两个男孩最初入围大赛的喜悦冲淡了。王双喜说:“累的时候,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来为我们打气,而且我还找到了一个减压的好方法,那就是大声唱歌。” 很快,疲惫期过去了,两个男孩又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集训中。

    6月26日,当得知自己的团队获得了一等奖时,王双喜开心地笑了:“也许曾经因为选择了职业教育而感到过迷茫,但是现在我却从职业技能大赛中找回了自信,技能大赛照亮了自己今后的人生路。”

    数控技术 巾帼不让须眉

    ——记中职组“数控铣工”项目一等奖获得者刘晶

    整日泡在嘈杂的车间,摆弄着繁琐的机械部件,操作着轰鸣的数控机床,这项工作对于大多数女孩来说可不是一份“理想”的差事。然而,在刚刚落幕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天津市机电工艺学院的女选手刘晶却彻底颠覆了这个“定论”。这位小姑娘凭借自己的一手好技术,将中职组现代制造技术技能比赛“数控铣工”项目的一等奖收入囊中,令众人唏嘘不已。

    “学什么都需要坚持,只要肯努力付出,行行出状元。”年纪轻轻的刘晶,话语中却充满了巾帼不让须眉的豪气。不过,在参加全国大赛前,刘晶也曾迷茫过。“我以前总觉得女生学数控已经很不容易了,能把老师教的学会就不错了。真要学到优秀,还参加全国大赛,离自己似乎太遥远了。”刘晶说。当初老师推荐她参加大赛培训,她心里感觉很没底。开始集训时,刘晶状态一直比较懈怠。教练问她原因,她说:“队里这么多男队员,而且很多人都有大赛经验。我一个小女生,又比他们进队晚,怎么能拼得过他们?实在差太多了!”听了刘晶的话,教练很严厉地反驳说:“女生怎么了?上海有个女老师叫庄瑜,拿过数控铣工的全国冠军。她能行,你就能行!只要你好好下功夫,我有信心把你培养成像她一样的冠军!”教练的一席话给刘晶很大触动,她想到自己离家求学的不容易,想到老师推荐自己参赛的用心良苦,想到教练对自己的耐心指导……刘晶觉得自己不能辜负这些人的关心,既然参加集训就要拼出成绩。

    在自己的发奋努力和教练的悉心指导下,刘晶成为了集训队中进步最快,并且最被看好的选手之一。功夫不负有心人,长时间的积累让刘晶获得了丰富经验,她蓄势待发,终于在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破茧成蝶,一举斩获冠军。她也成为了迄今为止4届大赛中,唯一一位获得数控技术组别一等奖的女选手。颁奖大会上,当主持人宣布获奖名单时,刘晶喜极而泣,曾经付出的努力和辛苦,今天终于收获了成功。

    挑战自我

    突破创新

    ——记高职组“机械部件创新设计与制造”团体项目一等奖获得者

    “大赛给我的历练和感悟,使我受益终生。”走下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冠军领奖台,参赛选手张恒激动地说。作为天津职业大学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张恒与同系的两名队友王敬、姜海军组建成“天津二队”,参加了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机械部件创新设计与制造”比赛,并一举夺魁。赛后,张恒久久难以平复激动的心情,因为他深知这沉甸甸的荣誉背后,凝结的是他和队友辛勤努力的汗水,承载的是他们对未来人生的美好理想。

    回想起为大赛艰苦备战的那段时光,张恒无不感慨地说:“那是一段痛并快乐着的回忆,我们为了共同的目标克服困难、全力以赴。那感觉比高考前的冲刺复习还要紧张,但现在回头看,我们却在历练中成长了许多。”

    最初接到组队通知时,距离大赛开赛仅剩2个多月时间。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张恒和队友很快投入了备战状态。与以往不同,本次比赛设置了“创新设计”环节,要求选手在赛前独立设计出比赛所用的“叶轮”和“传动轴”两大重要部件。“以前都是给图纸,我们照着做。现在要我们自己设计,而且设计效果直接影响到比赛结果,对我们来说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张恒说。为了攻克难关,主要负责叶轮设计的张恒开始埋头钻研。他发挥出自己“好琢磨”的性格,频繁地跑到书店、图书馆查找资料、热心地请教指导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然后一遍遍地画图纸、修改设计方案,不断对模型进行反复测试和调整。

    经过一番努力,张恒和队友们终于攻克了备战中最艰难的环节,为他们能够在大赛中表现稳定、取得出色的成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赛场的洗礼,张恒从一名普通的职业院校学生变成了全国技能大赛的“金牌选手”。这一次华丽的蜕变之后,张恒对自己的专业和前途有了更深的感悟。面对未来,他坦言自己更加拥有自信。“更新、更高的起点,给了我更大的奋斗目标和动力。在即将开始的职业生涯中,我会更加坚定地走下去,为国家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成就精彩的人生。”张恒说。

    梦想源于热爱 成就源自坚持

    ——记高职组“英语口语”项目一等奖获得者李晓璇

    在刚刚落幕的2011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英语口语比赛中,天津对外经济贸易职业学院李晓璇作为专业英语组唯一一名天津选手, 一路过关斩将,在总决赛中凭借其出色的语音语调、沉稳的现场表现和灵活的应变能力, 博得了中外评委的一致认可,获得了该项目一等奖。

    “我热爱英语,甘愿为此不懈地付出和努力。”在骄人的成绩面前,李晓璇觉得曾经的坚持收获了最好的回报。从初中起,李晓璇就对英语学习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那时,小小年纪的她便意识到,学习语言不仅要学会读和写,更重要的是能够大胆地说,能够自由地表达和交流。于是,每到寒暑假李晓璇都会坚持进行英语晨读,这个好习惯一直延续到现在。“我每天清早6点45准时到教室晨读,在校期间从未间断过。”李晓璇说。正是因为有了不懈的坚持,李晓璇的口语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高。为了给自己营造一个浓厚的英文学习环境,李晓璇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英语。英文杂志、书籍、广播、电影……但凡与英语有关的东西,李晓璇都会非常感兴趣地多看上几眼。都说学习语言很枯燥,但李晓璇却感觉乐在其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英语的好奇与热爱始终激励着我不断前进。”李晓璇说。

    拥有了对英语的热衷以及多年的知识积累,李晓璇在紧张、激烈的比赛中始终保持从容、淡定的心态。“比赛的辩论环节,完全是即兴发挥,但我并不感觉紧张,反而非常享受大赛的过程,比赛结束后仍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李晓璇回忆说。在全国大赛的舞台上,充满朝气和勇气的李晓璇充分秀出了真我风采,赢得了中外评委的肯定和其他参赛高手的称赞。“大赛真是一个实现梦想的舞台,我们职业院校的学生通过大赛不仅开阔了眼界,更增强了自信。”李晓璇说。

    本版撰文/本报记者 张雯婧 见习记者 王音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姜宝成

返回顶部↑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商业沟通:www.nvsc.com.cn
办公时间:09:00-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