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职业技术学院转型跨越发展的调查
  前不久,我省职业教育战线传来一则振奋人心的喜讯:经过连续两轮的激烈竞争和严格遴选,山西职业技术学院从全国1200余所高职院校中脱颖而出,成功入选100所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单位。
  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是教育部和财政部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2020年)》,而实施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入围院校将获得中央财政和省财政的专项支持,进行重点建设,引领全国高职院校的改革与发展方向。
  举办高职仅6年时间的山西职业技术学院,为何能够迅速跻身 “国家队”?其赶超跨越的成功经验对山西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具有哪些借鉴?日前,记者怀着浓厚的兴趣走进了这所学院。
  校企互融 多元共建
  2005年3月,原省建材工业学校和省电子工业学校完成实质性合并,更名为山西综合职业技术学院 (山西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成立伊始,学院首当其冲地面临着资金严重匮乏、办学空间不足两大发展“瓶颈”。
  如何走出困境?新领导班子提出了“校企互融、多元共建”的开放型办学理念。“这一理念,当时不仅在全省职业教育史上尚无先例,即便放到全国也属先进。”时任学院院长的丁怀民说。
  很快,学院开始“吃第一只螃蟹”。他们采取多元投资、校企联手、合作共建的方式,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在晋中市榆次工业园区,建起了一所占地130余亩、实验实训设施一流、各项设施设备配套完善的机械工程分院。在这所校园内,学院与晋中航天液压制造公司、大河管业公司等企业共同出资兴建 “国家数控技术应用领域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和生产性实训车间6个,形成了“厂中校、校中厂”的独特办学模式。此举开创了山西校企合作办学的先河。
  首度“试水”试出一片“艳阳天”。一方面,学院用自有的2000余万元资金撬动社会资本达8000余万元,创建出一流的实践教学环境;另一方面,在完成实践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学院帮助入驻企业年培训员工500余人次,与晋中航天液压制造公司合作研发出叶片泵等应用型产品,出口至印度、伊朗等十多个国家。入驻企业还“近水楼台先得月”,先后吸纳学院优秀毕业生150余名,其中绝大多数成长为技术骨干。
  思路越打越开,办法越来越多:2006年,该学院托管了濒临倒闭的省建材工业设计研究院,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实现项目合同额1200余万元,相当于建院20年的总和。2007年,学院与太原康镁科技公司达成联合办学协议,由企业独立投资8000余万元,在清徐工业园创建了占地150亩、校企一体的“康镁科技学院”。学生由校企双方共同培养,企业负责安排就业。2008年,由该学院联合40余家企业、科研院所、职业学校合作筹建的“山西省材料与信息职业教育集团”挂牌成立。依托这一平台,学院与新绛、襄汾、曲沃等多个县乡职校“联姻”,将课堂延伸至基层一线。
  如此,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只用短短6年就完成了从“丑小鸭”到“白天鹅”的嬗变:校园面积增长5倍,教学仪器设备总值增长15倍,在校生规模超过万人,开设专业7大类30个,一跃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高职院校之一。
  理实一体 课岗融合
  “别看他年纪轻轻,却是一名技术‘大拿’,去年参加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山西选拔赛,捧回了全省季军的奖杯。”在晋中航天液压制造公司,总经理辛中冬向记者“隆重推出”青年技工刘庆丰。
  刘庆丰原系机械工程分院2004届数控技术大专班学生。在校期间,他和同学们频繁走进校企共建的生产性实训车间,“真刀实枪”“练兵”,极大地提高了动手能力。2006年一毕业,小刘随即被晋中航天液压制造公司 “相中”。而他也不负厚望,独自挑起了公司数控车床编程、调试的重担,因业绩突出上岗仅4年就升任叶片泵车间副主任。
  成功就业、迅速成材的刘庆丰,是山西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以 “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让课堂和岗位相融合”为内容的“理实一体、课岗融合”新教学模式,培养出大批“零距离”上岗人才的缩影。
  “企业对毕业生喜欢不喜欢,社会对毕业生满意不满意,是衡量职业教育成功与否的根本标准。为此,高职院校决不能简单套用普通高等院校培养学生的方法。”学院党委书记崔毅说。
  他们瞄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开发课程,面向山西的新材料、装备制造、旅游等三大支柱产业,先后开设电子信息、材料工程、机电设备、旅游等7大类30个相关专业,形成了符合我省产业结构的专业体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创造性地把学生的主课堂由教室挪到企业车间,将实习由模拟演示转变为“实战演习”,使学生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而这种“理实一体、课岗融合”的方法,也使学院先后探索出了产学结合、工学交替、订单培养、顶岗实习、项目化教学等多种人才培养方式。
  提前与企业“零距离”接触,极大地提升了就业竞争能力。据统计,该学院的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全省前列,有的如材料工程系、旅游系毕业生甚至保持了100%的就业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评价优良率达98%以上。2008年,学院顺利通过教育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等级。
  一手执掌教鞭、一手操作机器,也锤炼出了一支教学能力和工作经验兼备的“双师型”优秀教师团队。近年来,学院教师先后承担教学科研课题43项,在省级以上各种教学竞赛、技能比武活动获得荣誉128项。
  拓展功能 服务社会
  采访中记者得知,由该学院材料工程系材料专业团队完成的省自然基金项目——《镁渣配料煅烧水泥熟料矿化机理》的研究成果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后,为企业年节省标煤1.9万吨、节约资金上千万元。目前,该项目已申报参评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而这只是该学院鼓励、支持教师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服务的“代表作”之一。
  拓展功能,服务社会,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做贡献,这是国家对职业教育院校赋予的新使命、提出的新要求,也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方向。山西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自身在师资、科研、技术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提升服务社会的能力、拓宽服务社会的领域,率先在全省高职院校中趟出了一条新路。
  该学院依托托管的省建材工业设计研究院和校企合建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内设了国家职业技术鉴定所、材料测试中心、室内环境质量检测中心等对外服务机构,构建起产学研一体化服务平台,为社会和企业开展了多种形式、卓有成效的职业培训和技术服务。据统计,学院先后为省内外300余家建材企业提供可行性研究、工程设计、安装调试、技术改造等服务项目260余项;面向学生和企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1.2万人次;组织企业员工培训5000人次;完成中职师资培训300人次;他们还将技术服务及培训业务发展到了俄罗斯、越南、安哥拉等国家,举办涉外培训3期。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学院有12名骨干教师被聘任为省企业技术创新协会、省发改委高级咨询委员会、省环境与资源综合利用协会的专家,有的担任了行业学会、协会、学会委员会主任、理事长等。他们先后主持参与省内建材行业各类政策制订、项目评审58项,为推动全省建材工业的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发展循环经济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加强社会服务能力建设中,山西职业技术学院不仅取得了显着的经济效益,更收获了丰厚的社会效益。学院的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在行业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现,科技服务能力和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也进一步赢得了企业在教学、实训、研发、就业等方面的支持。近年来,该学院与360余家企业、科研院所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先后获得全省以至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状”“中国教育在线十大优秀高职院校”等殊荣。记者 薛锁明 范非
返回顶部↑
联系我们
客服电话:400-000-0000
商业沟通:www.nvsc.com.cn
办公时间:09:00-20:00